[ 徐鳳林 ]——(2025-6-27) / 已閱111次
工會保障工作是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促進社會穩定的重要基石。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完善,勞動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領域發生深刻變化,工會保障工作面臨著就業形勢嚴峻,促進就業再就業工作任務繁重;工資收入偏低增長緩慢、分配不均衡;國際關稅壁壘、經濟下行,維護職工經濟權益壓力增大等新情況、新問題。只有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廣大職工的勞動就業、收入分配、生活救助、醫療幫扶、社會保障等經濟權益,才能為職工排憂解難,助力職工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最近,筆者就創新工會保障工作的方式方法,拓寬保障領域,提升保障水平,為職工提供全面、優質、高效服務,為構建和諧社會、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工會力量的課題進行思考,體會如下:
思考一:深化保障工作重要性認識,全力做好工會保障工作
工會保障工作事關職工最直接利益。做好工會保障工作有利于推動實現職工合法權益,對于工會履行基本職責,維護職工隊伍和社會穩定具有重要意義。做好工會保障工作有利于建立新型勞動關系,化解勞動爭議,減少勞動關系雙方矛盾和沖突,保障和促進職工勞動經濟權益的實現。做好工會保障工作有利于充分調動廣大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形成穩定和諧的經濟社會發展環境,為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提供強大動力。做好工會保障工作有利于應對經濟全球化對我國勞動關系帶來的挑戰,減少勞資沖突,緩和勞動關系矛盾,化解社會風險,從容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沖擊和挑戰,抓住機遇,加快經濟社會發展步伐。
思考二:明確工會保障工作內容,實施精準幫扶
一是積極參與涉及職工勞動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等勞動經濟權益領域勞動政策和勞動法律法規制定立法活動,提出建議和主張,從源頭上維護職工的勞動經濟權益。
二是通過參加社會保險(保障)監督委員會、三方協商會議、職工大會、廠務公開等渠道,監督檢查企業落實最低工資規定情況、工資按時足額支付情況、簽訂集體合同和勞動合同情況,超時勞動、欠繳社會保險費行為,維護職工勞動經濟合法權益。
三是落實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解就業和政府促進就業的勞動就業方針,發揮工會組織在促進就業中的作用,建立三方協商機制,參與促進下崗再就業立法活動,做好職業培訓和就業指導工作,履行檢查職能,督促下崗再就業優惠政策落實。
四是加強困難職工幫扶體系建設,健全幫扶長效機制。發揮困難職工幫扶中心作用,完善特困職工檔案制度,推行領導干部聯系困難職工家庭制度,建立送溫暖工程基金。開展職工互助互濟活動,明確幫扶重點,實施一戶一策精準幫扶策略,做好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工作,開展兩節、三八助單親、五一關愛勞模、金秋助學、特困職工子女助學等送溫暖活動,變“輸血”為“造血”。
思考三:筑牢職工權益防線,助力職工穩定發展
一是實施精準幫扶,兜住職工生活底線。踐行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竭誠服務職工群眾的宗旨,建立聯系廣泛、服務職工的工會工作體系。完善落實勞動合同、集體合同制度,推進職工互助保障計劃,提高職工互助保險覆蓋面和參保率。建立困難職工家庭常態化幫扶機制,為困難職工提供困難援助、就業援助、法律援助、信訪援助。做好“春送崗位、夏送清涼、秋送助學、冬送溫暖”四季送和常態化送溫暖活動,開展健康保障、溫暖關愛、心理關懷等行動,拓展幫扶困難職工覆蓋面。
二是強化醫療保障,減輕就醫負擔。遵循“工會主導、自愿參加、互助共濟”原則,實施各級工會組織聯動服務、職工互助共濟方式,加強互聯網+工會服務建設,做好工會職工醫保工作,簡化醫保報銷流程,提升參保單位和職工的參與率與滿意度,推動醫療互助向普惠化、智能化、社會化發展。
三是做好就業服務,助力職工穩定發展。按照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解就業和政府促進就業的勞動就業方針,發揮工會組織在促進就業中的作用,參與促進下崗再就業政策制定和法律法規的立法活動,開展就業指導和職業培訓,落實下崗再就業優惠政策,保障職工家庭正常生活。
四是推動權益維護,營造和諧勞動關系。探索社會化維權新方式,形成黨委領導、政府重視、各方支持、工會運作、職工參與的工作格局。建立職工維權工作機制,提升職工法律意識和自我維權能力,推動職工主動依法科學維權。健全勞動爭議處理機制和工會法律援助工作機制,搞好勞動法律監督和法律援助,協助勞動監察部門妥善處理工傷事故,依法調解勞資雙方爭議。健全失業救濟機制,解決欠繳保費問題,關心職工生活、解決職工困難,讓廣大職工實現體面尊嚴勞動,充分享受改革發展成果。
作者:吉林省蛟河市總工會 工資集體協商指導員 徐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