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搡老熟女老女人一区二区-久久99热人妻偷产国产-欧美牲交videossexeso欧美-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高潮的动漫

  • 法律圖書館

  • 新法規速遞

  • 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行政處罰程序規定

    1. 【頒布時間】2017-8-23
    2. 【標題】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行政處罰程序規定
    3. 【發文號】令2017年第301號
    4. 【失效時間】
    5. 【頒布單位】浙江省杭州市人民政府
    6. 【法規來源】http://www.hangzhoufz.gov.cn/details/gfwjdetail.aspx?id=2189

    7. 【法規全文】

     

    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行政處罰程序規定

    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行政處罰程序規定

    浙江省杭州市人民政府


    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行政處罰程序規定


    杭州市人民政府令




    第 301 號




    《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行政處罰程序規定》已經2017年8月2日市人民政府第6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市 長

    2017年8月23日





    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行政處罰程序規定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統一本市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的行政處罰程序,規范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依法行使職權,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制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市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實施行政處罰及相關行政執法活動,適用本規定。

    本規定所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包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及其所屬分局、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及其所屬分局和區、縣(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第三條 對違法行為的查處,應當堅持處罰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可以采取建議、勸告、提醒等行政指導方式,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自覺守法。

    第四條 實施行政處罰,應當做到事實清楚、證據確鑿、適用依據正確、程序合法、處罰適當、文書規范。重大行政處罰決定實行法制核審和集體討論制度。

    市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制定行政處罰裁量規范。

    第五條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發現違法行為涉嫌犯罪的,應當依法及時將案件移送司法機關。

    市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當會同同級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建立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完善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工作制度。

    第六條 市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對所屬分局和區、縣(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以下統稱縣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辦理行政處罰案件加強業務指導和監督。

    市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可以對縣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辦理的重大行政處罰案件進行督辦。

    第七條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在行政處罰決定作出后20個工作日內,主動公開行政處罰案件的結果信息,但依法不予公開的除外。

    第二章 管轄

    第八條 行政處罰由違法行為發生地的縣級以上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管轄,但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市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可以依法就案件查處的具體管轄分工作出規定。

    第九條 市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在必要時可以直接查處縣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管轄的案件,也可以將自己管轄的案件交縣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查處,但縣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對案件依法沒有管轄權的除外。

    縣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發現屬于上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管轄的案件,應當報請市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處理。

    第十條 對當事人的同一違法行為,兩個以上縣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都有管轄權的,由最先立案的部門管轄。發生管轄權爭議的,應當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應當報請市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指定管轄。

    縣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認為應當由其管轄的案件由于特殊原因難以辦理的,可以報請市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處理。

    市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在收到報送材料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確定案件管轄部門。縣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當自收到管轄決定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辦理移交手續。

    對當事人的同一違法行為,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與其他行政管理部門都有管轄權的,由最先立案的部門管轄。

    第十一條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發現所辦理的案件不屬于本部門管轄的,應當將案件移送至有管轄權的行政管理部門處理。受移送的行政管理部門對管轄權有異議的,應當報請共同上一級指定管轄,不得再自行移送。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認為接到的投訴舉報不屬于自己管轄的,可以移送有管轄權的行政管理部門處理;也可以作出不予立案決定,并告知具名投訴舉報人向有管轄權的行政管理部門投訴舉報,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規定應當移送的除外。

    第十二條 吊銷營業執照和許可證、撤銷登記或者批準文件的,應當由原發照、發證或者登記、批準的行政機關實施。

    通過第三方網絡交易平臺開展經營活動的經營者,其違法行為由第三方網絡交易平臺經營者所在地或者違法行為人所在地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管轄。

    廣告以及食品(保健食品)、藥品、化妝品、醫療器械等違法行為案件,由違法行為人所在地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管轄,但法律、法規、規章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十三條 市場監督管理所可以在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權限范圍內以自己的名義實施行政處罰。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可以在法定權限內委托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十九條規定條件的組織實施行政處罰。

    第三章 行政處罰的一般程序

    第一節 一般規定

    第十四條 執法人員進行檢查或者調查時,不得少于2人,并應當出示行政執法證件。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應當如實提供相關資料、回答詢問、協助檢查或者調查,不得阻撓。

    首次向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調查收集證據時,執法人員應當告知其有申請回避的權利。

    第十五條 執法人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主動回避,當事人或者其他利害關系人也有權申請其回避:

    (一)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當事人的近親屬;

    (二)本人或者其近親屬與本案有利害關系;

    (三)與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案件的公正處理。

    執法人員的回避,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負責人決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負責人的回避,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其他負責人集體研究決定。

    申請回避的,除當場決定外,應當在3日內作出決定,并告知申請人。

    回避決定作出前,申請或者被申請回避的執法人員不停止對案件的調查。

    第十六條 除責令當場改正外,責令當事人改正違法行為的,應當明確改正的內容和期限。

    責令改正的期限應當按照法律、法規、規章或者技術規范等的規定執行。法律、法規、規章或者技術規范等沒有規定的,改正期限一般不超過30日;確有必要超過30日的,應當報請本部門負責人批準。

    第十七條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辦理行政處罰案件需要本市其他行政管理部門協助調查的,應當以書面形式提出協助調查請求。

    收到協助調查請求的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在15個工作日內,完成協助調查工作。情況復雜的,可以延長15個工作日,并告知請求協查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

    第十八條 市場監督管理所以自己的名義實施行政處罰的,由市場監督管理所負責人審批。

    市場監督管理所對于具名投訴舉報人的投訴舉報作出不予立案決定的,可以報請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法制機構審查,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負責人作出決定。

    市場監督管理所的案件核審由該所法制員負責。

    第二節 立案

    第十九條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當依據監督檢查職權,或者通過投訴、申訴、舉報、其他機關移送(移交)、上級機關交辦等途徑發現、查處違法行為。

    符合下列條件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當予以立案:

    (一)有初步確認的違法嫌疑人;

    (二)有初步認定的違法事實;

    (三)屬于本部門管轄的。

    已經查清當事人違法行為依法可以不予行政處罰或者依法應當先行責令改正的,作出相應處理決定后可以不予立案。

    第二十條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依據監督檢查職權發現違法行為,或者收到投訴、申訴、舉報、其他機關移送(移交)、上級機關交辦的案件,應當自發現違法行為或者收到相關材料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制作案件來源登記表并予以核查,決定是否立案或者移送(移交)等其他處理;特殊情況下,可以延長至15個工作日內決定是否立案或者移送(移交)等其他處理。

    檢驗、檢測、檢定、鑒定、協助調查等所需時間,不計入前款規定期限。

    第二十一條 立案應當填寫立案審批表,同時附上相關材料(投訴材料、申訴材料、舉報材料、上級機關交辦或者有關部門移送的材料、當事人提供的材料、監督檢查材料、已核查獲取的證據等),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負責人批準,辦案機構負責人指定2名以上執法人員負責調查處理。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作出立案、不予立案或者移送(移交)等處理決定的,應當自作出決定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告知附有聯系方式的具名投訴舉報人。不予立案的應當說明理由。

    按照本規定告知投訴舉報人處理情況的,可以采用電話和短信、微信、郵件、傳真、信函等書面方式。投訴舉報人要求書面回復的,應當書面告知。

    第三節 調查取證

    第二十二條 立案后,執法人員應當全面、客觀、公正地調查與收集證據。

    第二十三條 調查取證的案件事實主要包括:

    (一)當事人的基本情況;

    (二)違法行為是否存在,是否由當事人實施;

    (三)實施違法行為的時間、地點、方式、后果等情形;

    (四)與違法行為有關的經營(貨值)額、違法所得以及違法物品的數量、來源、去向等基本事實;

    (五)當事人對違法行為是否采取糾正措施以及糾正的程度;

    (六)與案件有關的其他事實。

    第二十四條 執法人員應當依法收集、制作與案件有關的證據。證據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一)書證;

    (二)物證;

    (三)視聽資料;

    (四)電子數據;

    (五)證人證言;

    (六)當事人的陳述;

    (七)鑒定意見;

    (八)勘驗筆錄;

    (九)現場筆錄。

    前款證據,應當符合法律、法規、規章等關于證據的規定,并經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依據。

    立案前核查或者監督檢查過程中依法取得的證據,可以作為認定事實的依據。

    第二十五條 執法人員可以要求當事人、證人提供與案件有關的證明材料,并由材料提供人在有關證明材料上簽名或者蓋章。

    當事人應當按照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依法要求的期限提供有關證明材料;當事人也可以向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提供證明自己不違法、違法行為較輕或者其他有利于自己的證據,執法人員不得拒絕。

    第二十六條 執法人員應當收集書證原件、物證原物作為證據。

    收集原件有困難的,可以提取復印件、影印件或者抄錄本等,經提供人標明核對無誤后,注明出證日期、證據出處,并由提供人和執法人員簽名或者蓋章。

    收集原物有困難的,可以提取與原物核對無誤的復制件或者證明該物證的照片、錄像等其他證據,經提供人標明核對無誤后,注明出證日期、證據出處,并由提供人和執法人員簽名或者蓋章。

    第二十七條 執法人員應當收集與案件有關的錄音、錄像等視聽資料的原始載體作為證據。收集原始載體有困難的,可以收集復制件,并注明制作方法、制作時間、制作人和證明對象等情況。

    有聲音的視聽資料應當附有該聲音內容的文字記錄。

    第二十八條 執法人員應當收集電子數據的原始載體。收集原始載體有困難的,可以采用拍照攝像、拷貝復制以及將有關內容打印后按書面證據進行固定等方式予以取證,取證時應當注明制作方法、制作時間、制作人和證明對象等。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可以依職權,要求網絡交易等平臺服務的經營者提供相關網絡電子數據。網絡交易等平臺服務的經營者應當提供符合證據要求的網絡電子數據。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對網絡交易活動的技術監測記錄資料,可以作為對違法的網絡交易經營者實施行政處罰或者采取行政措施的電子數據證據。

    第二十九條 執法人員可以詢問(調查)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但詢問(調查)應當個別進行,并制作詢問(調查)筆錄。

    詢問(調查)筆錄應當交被詢問(調查)人核對,對閱讀有困難的,執法人員應當向其宣讀。詢問(調查)筆錄有差錯、遺漏的,應當允許被詢問(調查)人更正或者補充。更正或者補充的部分應當由被詢問(調查)人簽名、蓋章或者按指紋確認。

    詢問(調查)筆錄經核對無誤后,由被詢問(調查)人在筆錄上逐頁簽名、蓋章或者按指紋確認。執法人員應當在詢問(調查)筆錄上簽名。

    詢問(調查)原則上應當在詢問室進行,并可以同步實施錄音錄像。被詢問(調查)人拒絕在筆錄上簽字的,同步錄音錄像可以成為印證證據。

    第三十條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在收集證據時,可以采取抽樣取證的方法。實施抽樣取證時,應當通知當事人到場。

    執法人員應當制作抽樣取證文書,對樣品加貼封條,并由執法人員和當事人在抽樣取證文書上簽名或者蓋章。

    依據法律、法規、規章規定實施監督抽查或者抽查檢驗的,按照有關規定辦理。

    第三十一條 需要對案件中專門事項進行檢驗、檢測、檢定、鑒定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當書面委托具有法定檢驗、檢測、檢定、鑒定資格的機構進行。沒有相應法定機構的,可以委托其他具備條件的機構。

    檢驗、檢測、檢定、鑒定意見應當由檢驗、檢測、檢定、鑒定人員簽名或者蓋章,并加蓋機構印章。

    檢驗、檢測、檢定、鑒定意見應當告知當事人。法律、法規、規章對復檢有規定的,應當同時書面告知當事人申請復檢的權利。

    第三十二條 執法人員依法對涉案場所、涉嫌違法的物品實施現場檢查的,應當制作現場筆錄,載明現場的客觀狀況、被檢查人動態以及執法人員現場作為等情況,由執法人員、當事人簽名或者蓋章。必要時,可以采取拍照、錄像等方式記錄現場情況。

    第三十三條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取得的證據,應當說明來源,經證據所在國公證機關證明,并經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該國使領館認證,或者履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證據所在國訂立的有關條約中規定的證明手續。

    境外證據所包含的語言、文字應當提供經具有翻譯資質的機構翻譯的或者其他翻譯準確的中文譯文。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地區取得的證據,應當具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的證明手續。

    第三十四條 在調查取證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在筆錄、抽樣取證文書上注明原因;必要時,以錄音、錄像等視聽資料加以證明或者邀請第三方作為見證人:

    (一)當事人拒不到場或者因客觀原因不在場的;

    (二)要求當事人在筆錄、抽樣取證文書上簽名、蓋章或者按指紋確認,而當事人拒絕簽名、蓋章或者按指紋確認的。

    第三十五條 案件調查終結后,辦案機構承辦案件的執法人員應當撰寫案件調查終結報告;案件調查終結報告應當由辦案機構負責人簽署意見,辦案機構負責人認為重大、復雜、分歧較大的案件以及按照裁量規范應當集體討論決定的案件,應當組織集體討論。集體討論應當由辦案機構負責人、法制員和案件承辦人員等參加,并制作討論記錄。

    案件調查終結報告內容包括當事人基本情況、案由、案件事實及證據、調查經過、處理建議等;擬作出行政處罰的,還應當包括案件性質、處罰裁量基準適用、處罰依據、處罰建議等。有意見分歧的,應當予以載明。

    第三十六條 辦案機構調查終結后,應當根據不同情形,提出下列處理意見:

    (一)對違法事實清楚、證據確鑿的,建議予以行政處罰;

    (二)對違法事實不能成立的,建議銷案;

    (三)對依法可以不予行政處罰的,建議不予行政處罰;

    (四)對違法行為依法不屬于本部門管轄或者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建議移送;

    (五)依法應當作出其他處理的,建議作出相應處理。

    第四節 核審與告知

    第三十七條 屬于法制機構核審范圍的案件,辦案機構應當在案件調查終結后將案卷材料等送本部門法制機構核審。法制機構核審案件的具體范圍由市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確定。

    第三十八條 核審的主要內容包括:本部門是否具有管轄權、程序是否合法、案件基本事實是否清楚、證據是否確鑿、行政處罰依據和處罰裁量基準適用是否準確等。

    第三十九條 法制機構應當自收到辦案機構提交的案卷材料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提出書面核審意見,特殊情況經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負責人批準可延長5個工作日。

    辦案機構應當將法制機構核審意見連同案卷材料,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負責人審批。

    第四十條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當設立案件審理委員會。案件審理委員會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負責人、法制機構負責人等組成,對重大、復雜的案件進行集體討論。集體討論應當有書面記錄。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制定案件審理委員會工作規則。

    第四十一條 下列重大、復雜案件應當由案件審理委員會討論:

    (一)擬罰沒款物價值或者涉案貨值較大的;

    (二)擬責令停產停業、吊銷營業執照、許可證或者撤銷批準證明文件處罰的;

    (三)涉及重大安全問題的;

    (四)擬減輕處罰或者從重處罰幅度較大的;

    (五)辦案機構與法制機構意見存在重大分歧的;

    (六)應當提交討論的其他情形。

    前款第(一)項、第(四)項所指的具體數額(幅度)和第(六)項的具體范圍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確定。

    第四十二條 行政處罰建議經批準后,應當將擬作出行政處罰的事實、理由、依據、處罰內容以及當事人依法享有的陳述、申辯權利以告知書形式送達當事人。

    告知書可以直接送達當事人,也可以委托當事人所在地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等代為送達,還可以采取郵寄送達的方式送達。上述方式無法送達的,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以公告方式送達。

    自當事人簽收之日起3個工作日內,或者自郵件寄出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或者自公告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當事人未行使陳述、申辯權,也未作任何其他表示的,視為放棄此權利。但郵寄送達遇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情況,當事人在規定的期間沒有收到的,應當自實際收到之日起3個工作日內行使權利。

    第四十三條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充分聽取當事人的陳述、申辯意見,并對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和證據進行復核。不得因當事人陳述、申辯而加重行政處罰。

    當事人提出陳述、申辯意見的,應當由辦案機構提出復核意見,送同級部門法制機構復查,并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負責人審批。行政處罰決定未采納當事人陳述、申辯意見的,應當在行政處罰決定書中說明理由。

    第五節 聽證

    第四十四條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作出下列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

    (一)責令停產停業的;

    (二)吊銷營業執照或者許可證的;

    (三)撤銷批準證明文件的;

    (四)對公民處以3000元、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處以30000元以上罰款的;

    (五)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作出沒收違法所得和非法財物達到第(四)項所列數額的行政處罰的;

    (六)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認為有必要舉行聽證的。

    第四十五條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擬作出的行政處罰符合聽證條件的,除按照本規定第四十二條告知外,還應當同時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

    當事人要求聽證的,應當在告知后3個工作日內提出。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受理,并組織聽證。

    第四十六條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負責人應當自當事人提出聽證要求之日起3個工作日內指定聽證主持人。聽證主持人可以由一至三人擔任,二人以上共同主持聽證的,應當由其中一人為首席聽證主持人。案件調查人員不得擔任聽證主持人和聽證記錄員。

    聽證主持人在聽證活動中行使下列職責:

    (一)指定聽證記錄員;

    (二)決定舉行聽證的時間、地點;

    (三)審查聽證參加人的資格;

    (四)主持聽證,并就案件的事實、證據、處罰依據等相關內容進行詢問;

    (五)維持聽證秩序,對違反聽證紀律的行為進行警告或者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制止;

    (六)決定聽證的延期、中止或者終止,宣布結束聽證;

    (七)其他本規定規定的職責。

    聽證主持人決定聽證延期、中止或者終止以及恢復聽證的,應當通知當事人、第三人和辦案機構。

    第四十七條 要求舉行聽證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是聽證的當事人。

    與聽證案件有利害關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作為第三人向聽證主持人申請參加聽證,或者由聽證主持人通知其參加聽證。

    當事人、第三人可以委托一至二名代理人代為參加聽證。委托他人代為參加聽證的,應當向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提交由委托人簽名或者蓋章的授權委托書以及委托代理人的身份證明文件。授權委托書應當載明委托事項及權限。委托代理人代為放棄行使陳述權、申辯權和質證權的,必須有委托人的明確授權。

    聽證主持人有權決定與聽證案件有關的證人、鑒定人、勘驗人等聽證參加人到場參加聽證。

    第四十八條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當按照下列要求組織聽證:

    (一)辦案機構應當自指定聽證主持人之日起3日內,將案卷移送聽證主持人;

    (二)聽證主持人應當自接到移送的案卷之日起5日內確定聽證的時間、地點,并應當于舉行聽證7日前通知當事人和辦案機構,并將案卷退回給辦案機構;

    (三)公開舉行聽證的,應當在舉行聽證前公告當事人姓名或者名稱,案由以及舉行聽證的時間、地點。

    第四十九條 聽證按下列順序進行:

    (一)聽證開始前,記錄員應當查明聽證參加人是否到場,宣布聽證紀律,并向聽證主持人報告聽證準備就緒;

    (二)聽證主持人核對聽證參加人,宣布案由,宣布聽證主持人、記錄員、翻譯人員名單,告知聽證參加人在聽證中的權利義務,詢問當事人是否提出回避申請;

    (三)由案件調查人員提出當事人違法的事實、證據、依據以及行政處罰建議;

    (四)當事人及其委托代理人進行陳述和申辯;

    (五)第三人及其委托代理人進行陳述;

    (六)互相辯論;

    (七)聽證主持人按照第三人、案件調查人員、當事人的先后順序征詢各方最后意見。

    當事人可以當場提出證明自己主張的證據,聽證主持人應當記錄在案。

    當事人和案件調查人員經聽證主持人允許,可以就有關證據進行質證,也可以向到場的證人、鑒定人、勘驗人發問。

    對違反聽證紀律的,聽證主持人有權予以制止;情節嚴重的,責令其退場。

    第五十條 記錄員應當將聽證的全部活動記入聽證筆錄。聽證筆錄應當經聽證參加人審核無誤或者補正后,由聽證參加人當場簽名或者蓋章。拒絕簽名或者蓋章的,由聽證主持人記明情況,在聽證筆錄中予以載明。

    聽證結束后,聽證主持人應當在5個工作日內撰寫出聽證報告并簽名,連同聽證筆錄一并上報本部門負責人。

    聽證報告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一)聽證案由;

    (二)聽證主持人和聽證參加人的基本情況;

    (三)聽證的時間、地點;

    (四)聽證的主要經過;

    (五)案件事實;

    (六)處理意見和建議。

    第六節 決定

    第五十一條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負責人應當根據調查終結報告、審核意見、復核意見、聽證報告等材料,依法作出給予行政處罰或者不予行政處罰、銷案、移送等處理決定。

    重大、復雜案件應當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的案件審理委員會集體討論決定。但行政處罰告知前,擬作出的行政處罰建議已經案件審理委員會批準,告知后當事人未提出陳述、申辯意見或者提出陳述、申辯的事實理由明顯不成立的,可以不再舉行案件審理委員會集體討論,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負責人按照原批準意見作出決定。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經聽證或者陳述、申辯復核,不改變原告知中擬作出行政處罰的事實、理由、依據,僅作罰款數額或者罰種從輕調整的,無需重新告知,但應當在行政處罰決定書中說明理由。

    第五十二條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應當制作行政處罰決定書。行政處罰決定書的內容包括:

    (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地址等基本情況;

    (二)違反法律、法規、規章的事實和證據;

    (三)陳述、申辯情況及采納與否的理由;

    (四)行政處罰的內容和依據;

    (五)行政處罰的履行方式和期限;

    (六)不服行政處罰決定,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途徑和期限;

    (七)告知處罰信息擬向社會公示;

    (八)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名稱和作出決定的日期。

    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加蓋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的印章。

    市場監督管理所以自己名義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載明市場監督管理所的名稱,加蓋所的印章。

    第五十三條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在案件調查終結后,作出銷案、不予行政處罰或者移送等決定的,應當制作相應的決定書,并送達當事人。

    第五十四條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或者作出不予行政處罰、銷案、移送等處理決定的,應當自決定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告知附有聯系方式的具名投訴舉報人。

    第五十五條 法律、法規沒有明確規定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當自立案之日起90日內作出處理決定;案情復雜,不能在規定期限內作出處理決定的,經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負責人批準,可以延長30日;案情特別復雜,經延期仍不能作出處理決定的,應當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案件審理委員會集體討論決定是否繼續延期,但延期的期限一般不超過90日。

    案件處理過程中聽證、公告、檢驗、檢測、檢定、鑒定以及協助調查等所需時間不計入案件辦理期限。

    第五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負責人決定中止行政處罰程序:

    (一)行政處罰決定須以相關案件的司法判決或者其他行政行為為依據,而相關案件尚未審結或者其他行政行為尚未作出的;

    (二)暫時無法找到當事人的;

    (三)作為當事人的自然人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蹤的;

    (四)因案件定性和法律適用問題向上級請示的;

    (五)其他應當中止的情形。

    前款第(五)項由市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根據案件實際情況認定。

    中止行政處罰程序的原因消除后,恢復行政處罰程序。

    第五十七條 因涉嫌違法的自然人死亡或者法人、其他組織終止,并且無權利義務承受人等原因,致使調查無法繼續進行的,可以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負責人決定終止調查并結案。

    第五十八條 作出延期或者中止、終止行政處罰程序決定的,應當自決定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告知附有聯系方式的具名投訴舉報人。

    第四章 簡易程序

    第五十九條 違法事實確鑿且有法定依據,對公民處以50元以下、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處以1000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的行政處罰的,可以當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

    第六十條 適用簡易程序當場查處違法行為,應當當場調查違法事實,收集必要的證據,并遵守法定程序規定。

    第六十一條 執法人員適用簡易程序當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前,應當告知當事人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事實、理由、依據以及依法享有的陳述、申辯權。

    第六十二條 執法人員當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應當填寫統一制作、預定格式、編有號碼的行政處罰決定書。

    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載明當事人的基本情況、違法行為、行政處罰依據、處罰種類、罰款數額、時間、地點、救濟途徑、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名稱,加蓋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印章,并由執法人員簽名。

    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當場交付當事人,并由當事人簽名或者蓋章。當事人拒絕簽名或者蓋章的,執法人員應當注明情況。

    第六十三條 執法人員當場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應當在7個工作日內送所在辦案機構備案并將案卷材料歸檔保存。

    第五章 行政強制措施

    第六十四條 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后難以取得的情況下,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可以對與涉嫌違法行為有關的證據采取先行登記保存措施。

    采取、解除先行登記保存措施,應當經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負責人批準。

    先行登記保存有關證據,執法人員應當當場清點,向當事人出具先行登記保存證據通知書及財物清單,由當事人和執法人員簽名或者蓋章。

    先行登記保存期間,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不得使用、損毀或者轉移證據。

    第六十五條 對于先行登記保存的證據,應當在7日內作出下列處理決定:

    (一)根據情況采取記錄、復制、拍照、錄像等證據保全措施后予以返還;

    (二)需要檢驗、檢測、檢定、檢疫、鑒定的,及時送交檢驗、檢測、檢疫、鑒定;

    (三)違法事實成立,應當予以沒收的,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沒收違法物品;

    (四)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可以查封、扣押的,決定查封、扣押;

    (五)違法事實不成立,或者違法事實成立但依法不應當予以查封、扣押或者沒收的,決定解除先行登記保存措施。

    逾期未作出處理決定的,先行登記保存措施自動解除。

    第六十六條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在案件查處時,可以依法采取查封、扣押等行政強制措施。實施和解除行政強制措施的條件和程序應當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制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

    扣押當事人托運的物品,應當制作協助扣押通知書,通知有關運輸部門協助辦理,并書面通知當事人。

    對當事人家存或者寄存的涉嫌違法物品,需要扣押的,責令當事人取出;當事人拒絕取出的,應當會同當地有關部門將其取出,并辦理扣押手續。

    必須對自然人的人身和住所進行檢查的,應當依法提請公安機關執行,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予以配合。

    第六十七條 對查封、扣押的場所、設施或者財物,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妥善保管,不得使用或者損毀。

    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行政處罰程序規定
    不分頁顯示   總共2頁  1 [2]

      下一頁

    ====================================
    免責聲明:
    本站(law-lib.com)法規文件均轉載自:
    政府網、政報、媒體等公開出版物
    對本文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
    請核對正式出版物、原件和來源
    客服:0571-88312697更多聯系
    ====================================

    中央頒布單位

    Copyright © 1999-2024 法律圖書館

    .

    .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人妻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成人免费全部| 在线观看老湿视频福利| 男人的天堂在线| 亚洲婷婷五月综合狠狠app| 一个本道久久综合久久88| 一区二区视频日韩免费|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费| 男女下面一进一出好爽视频| 亚国产亚洲亚洲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不卡| 日韩激情无码免费毛片| 日本成本人片免费网站| 青青青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无码色av一二区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77777人人人人人| 欧美高清精品一区二区| 日韩久久无码免费毛片软件| 57pao成人国产永久免费视频| 日本少妇毛茸茸高潮| 永久天堂网av手机版| 久久不见久久见www日本网| 国产欧美日韩高清在线不卡| 国产精品色婷婷亚洲综合看片| 日本亚洲欧洲色α在线播放 | 久天啪天天久久99久久| 国产一区二区色婬影院| 亚洲国内自拍愉拍| 色吊丝av中文字幕| 国产9 9在线 | 中文| 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免费看| 欧美乱妇高清无乱码在线观看| 激情五月亚洲综合图区| 狠狠噜天天噜日日噜无码 | 天堂а√在线中文在线新版| 玩两个丰满老熟女| 亚洲精品无码电影| 日本无遮挡真人祼交视频| 无码伊人久久大杳蕉中文无码| 亚洲成l人在线观看线路 | 国产成人 综合 亚洲欧洲|